蒙医学简史

 二维码 412
发表时间:2024-02-07 09:13

     医学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自古以来,蒙古崐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游牧、狩猎的生活。常年与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灾害和疾崐病的斗争中,不断积累医疗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藏医及印度医学的部分崐基本理论,并结合当地民间疗法和汉医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医学-蒙医学。蒙崐医学既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寒冷和北方,应用火来取暖以至治疗疾病,火是蒙医早期的医疗经验的重要内崐容。《汉书.李广苏武传》载有用温火烧地穴加上其他疗法,以治疗苏武自杀而半崐日后使之复苏的办法;《武威汉代医简》也有用白羊矢烧坑熏灼治病的方法。《三崐国志.魏志》明确提到乌桓的鲜卑人有疾病“知以艾灸,烧石自熨”。由于蒙古人崐主要食用牛、羊、马、驼等动物的肉、乳等食品。所以,对这些动物产品的医疗作崐用,有较多的了解。特别是对医治不消化症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蒙古族民间有个崐古老的谚语:“病始于消化不良,药始于开水”,根据传说和《内经》、《圣心八崐部医法秘书》等古书的记载,都说明这一时期对饮食、气候及环境和疾病的关系已崐有了一定的认识,尚没有系统医学,只是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零散的崐医学知识。如对疾病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预防或医治方法等。大体反映了在春秋以崐前的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生产进步发展过程,蒙古族中已逐渐产生了医学的萌芽,崐仅从上述二个被记载的经典年代算起,也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史实说明,早崐在公元前几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医疗技术。可异当时蒙古族还崐没有自己的文字,故没有专著流传下来。自古以来,饮食疗法在蒙医学中占有很重崐要的地位。最早应用于食疗的饮料,主要的要数酸马奶了。这是用马奶酵制的一种崐饮料。蒙古人自酵自饮酸马奶历史久远,即远古开始从事畜牧业和挤奶劳动,就已崐发明发酵技术。七百余年前成书的《蒙古秘史》中就有有关酸马奶的记载。如成吉崐思汗十代祖先索端察尔“每日必至,索求酸马奶喝”。用酸马奶治病,从现在有史崐料来看,元在元代以前。如《蒙古秘史》中亦有元代以前给受伤大出血昏厥的人喝崐酸马奶以救治的记载。蒙古人酵制酸马奶的技术和用酸马奶治疗之事,在元代即已崐驰名国外,如国外一些史学文献里描述:“忽迷思(即酸马奶)为蒙古游牧民习用崐之饮料……忽迷思可以久存,相传其性滋补,且谓其能治瘵疾”。关于酸马奶及马崐奶之功效,在历代蒙医医箱中均有记载。早在14世纪《饮膳正要》里,对马奶的性、崐味、功能等别有详细记载。《蒙医药选编》云:“马奶能养肺祛关节赫依病”、鲜崐酸奶味酸涩,性轻,能升发胃火,除湿化瘀,健脾开胃,治痔疮,小便艰涩及诸   崐般肿胀”。以酸马奶、酪酥等作为药物,早已传入内地汉族地区。如《北史》曾说崐突厥人“饮马酪取醉”;《新唐书》也载有北狄“资重酪以食”。“马酪”、“重崐酪”,都是指的酸马奶。有关蒙医学最早有记载的医著,算是中医名著《素问·异崐法方宜论》了,其中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崐其民东野处而乳食,藏寒生病,其治宜灸,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这里的北方,崐即包括古代蒙古族人民聚居的蒙古高原在内。说明灸   疗法可能是北方蒙古族早期崐常用的治病方法。公元753年,西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里崐,也有“蒙古灸”的记载。关在《宇妥·元丹贡布传略》一书中提及“蒙古放血疗崐法”。这些情况也说明,早在公元12世纪以前,居住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就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医疗经验和药物知识。

      13世纪初,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民族以后,同国内各史弟民族,特别是崐同汉族与藏族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并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通商崐及文化交流也随之开始。于蒙古民族的经济文化也得以发展,有了手工业,创造了崐蒙古文字。蒙汉两族医药很早就有交流。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约610年)崐中就载有很多北方民族的医疗卫生知识。许多北方少数民族医家则致力于研究汉医,崐并介绍到蒙古地区。如宋《圣济总录》(约1126年)在南宋时即已散佚,后由“夷崐狄”所存的抄本得以保存。辽代的耶律庶成则把一些汉医学的方脉书译成少数民族崐文字,广泛传播。还有直鲁古写出《脉诀针灸书》一卷受到中原人民的重视,在明崐人陈弟编的《世善堂藏书目录》中仍有著录。

      常年驰聘在广阔草原上的古代蒙古人,经常发生战伤、摔伤、骨折等外伤,客崐观现实要求他们不断摸索治疗这些病症的方法。对骨折、脱位的手法整复、放血、冷热崐罨法、针刺、灸   ,以及伤口的烧灼疗法和重伤者的腹罨疗法,也就是对外伤休克崐的抢救(即把牛或骆驼的腹腔剖开,将伤者放入,利用其温施疗)等,均为早期蒙崐医的重要内容之一。12~13世纪,蒙古人受伤时,常用烧红的铁烧灼伤口。如《蒙崐古秘史》记载:一次斡阔台颈脖中箭,其部下孛罗忽勒将伤口凝结的血块用嘴咂去,崐然后用烧红的铁给以烙治伤口。在元代,饮食疗法得到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发展。崐著名的元代宫廷饮膳太医、蒙古族营养学家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中,记载大崐量的蒙古族饮食卫生及饮食疗法的内容。如蒙古人常用的马奶、牛骨髓、乳酪及饮崐食营养卫生的内容,在该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此书在祖国医学营养中占有重要的崐历史地位。元代蒙医学家沙图穆苏用汉文撰成《瑞竹堂经验方》书中反映出蒙医学崐的方剂较多,该书所载方剂达数百首,其中有些方剂实用而有效,至今仍为医家所崐乐用,如《八珍散》、《四味香附丸》等方剂,均出自该书。用药方面,在《元史》崐里,载有1226年在蒙古军中流行瘟疫时,曾用大黄根医治之事。内蒙古特产药材肉崐丛蓉,在《长春真人西游记》、《饮膳正要》、《瑞竹堂经验方》和《本草纲目》崐等书中都有详细记载。用沙漠中生长的地锦草乳汁治疗创伤的方法,至今仍在应用。崐森林地带的蒙古人对草药的知识尤为丰富。如14世纪,拉西德丁所著的《史集》中崐记载:“兀刺速惕、贴良古惕和客思的迷等这些蒙古部落的人,不但熟悉蒙古药剂,崐并以蒙古疗法医病之事,颇有盛名”。随着与国内各兄弟民族和阿拉伯、印度以及崐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蒙古肉苁蓉和动物性药物传到内地和国外;崐同时,内地和外国的药物也传入蒙古地区,促进了蒙药的发展。特别是回回、维吾崐尔等民族和阿拉伯地区的药物大量进入蒙古地区。元代(1292年)在现在之内蒙古崐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所建的避暑行宫设立了“回回药物院”,给蒙古人以学习上述药崐物知识的机会。于13~14世纪写成的《回回药方》共36册,作者尚不明,在第34册崐里载有蒙古外科手术、正肌疗法等。

      14世纪,蒙古族翻译家沙拉布僧格,将古代印度巨著《金光明最盛王经》从维崐文、藏文译成蒙文。在该书第24章里摘述《圣心八部医法秘书》中的“平息由赫依、崐希拉、巴达干引起的疾病和聚合性病症的理论”。随而古代印度医学的部分基本理崐论初次传播于蒙古地区。16世纪,明代中、末叶,随着西藏喇嘛黄教输入蒙古,藏崐医也随之来到蒙古地区。1576年,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传到蒙古。印度佛教崐巨著《丹珠尔经》于17世纪末被译成蒙文,其中包括古代印度医学巨著《寿命吠陀崐或阿输吠陀》(八支心要集Ayur-veda)。以上几部书,在蒙医的发展史上起着重崐要作用。如上所述,蒙医吸收了藏医学及印度医学的以阴阳、五元学说为基础的赫崐依、希拉、巴达干的三根理论和七要素理论及临床治疗以及汉医知识,结合蒙古地崐区的特点和民间疗法,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发展。在18世纪,已经形成了包括寒热崐症理论为主导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当时,涌现出许多著名医学家,编写注解和补充崐《四部医典》的医学著作以及其他医著,对蒙医学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举数例说崐明如下:(1)在《四部医典》里,对寒热症,虽提出“所有疾病归纳起来有寒热两崐类”的观点,但没有专题叙述“寒症”的篇章。18世纪,蒙古族医学家伊希巴拉吉崐尔,将《四部医典》的理论同好发寒症之蒙古地区的特点和蒙古传统医学的《寒症》崐理论加以结合,在他所著的《甘露四部》中,把“寒症”与“热症”两章列在“十崐要症”的首位,并写了“寒热相搏”、“寒热互相转化”等数章,丰富发展了寒热崐症理论。(2)关于六基症。在《四部医典》里,把病症只归纳为寒热两类,而未提崐为六基症。伊氏的《甘露之泉》一书,系一部蒙医学基础理论经典著作,对生理、崐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以及药方等,从理论上进行精辟的阐述。并在该崐书里提出“六基症”的理论。即“在赫依病、巴达干病三者,又加上血病、黄水病崐和虫病三者则为六基病”。又在《甘露点滴》一书中,伊氏进一步明确提出:“临崐症疾病可归纳为赫依、希拉、巴达干各自为患为三症;双双相合则亦三症;三者相崐合则为一症,共为七症。然而,最主要的还是六基症”。也在同书中,重点论述临崐症各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外,还复加了腹汇剂等七种疗法和温泉浴等外治以及药方崐的知识,进一步补充了“六基症”理论。于是以此观点为理论指导,以阴阳五元学崐说为基础的三根、七素理论、寒热症理论、脏腑理论、六基症理论,得以更完善和崐系统化。

      外科学方面的理论和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如明代蒙医、杰出的手术家绰尔济墨崐尔根,对纠正四肢不能屈伸的关节脱位、骨折等,常能手到病除,整复如旧。在《崐盛京通志》中高度评价他的医术:“精通医术,经其医治起死回生者不计其数。”崐同代蒙医觉罗·伊桑阿,采用冰冻麻醉法,切开整复粉碎骨折,使其联缀,然后用崐桑白线缝合,效果很好。他还招收了许多徒弟,在传授医术方面进行严格训练,作崐出很大贡献。雍正六年(1728年),俄罗斯还派遣子弟,向他学习了蒙古正骨术。崐伊希巴拉吉尔把蒙古正骨术、创伤医治术等传统医疗经验与藏医学理论加以结合编崐写了很多文章。如在《甘露四部》中,他详尽地论述了“创伤医治术”、“骨伤疗崐法”、“脱臼复位术”和蒙古正脑术“等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内容。

      在药物学方面,蒙医学家们创造了适合于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独特的配制法、用崐药法等。同时还吸收了汉藏等兄弟民族的药物学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药理学理论更崐加完善和发展。在17~18世纪,涌现出很多著名的药物学家和方剂学家。当时,伊崐希巴拉吉尔撰写的《认药白晶药鉴》一书,是内容比较丰富的蒙药学著作。其中把崐药物按宝物类、草药类等分成八大类,收录801种药,并把每种药物的形态、性味崐、功能及入药部分等,都作了解释,又写进药浴、矿泉、温泉疗法等内容。18世纪,崐药物学家罗布僧苏勒和木板书撰写了《认药学》四部书,即《珠宝、土、石类认药崐学》、《木、汤、滋补类认药学》、《草类认药学》、《盐、灰、动物产品认药学》崐。该书等主要描述了药物的形态,为认药、采药和研究药物提供了依据。17~18世崐纪,《本草纲目》和《保产机要》等汉医药书籍被译成蒙文并得到广泛传播于蒙古崐地区,对学习和吸收汉医药学知识方面,起到很大作用。17世纪,蒙医学家罗布桑崐丹增扎拉散撰写的《泻剂提要及制寒方剂》和《25种方剂》两部分,反映了蒙古地崐区多发寒症的特点。18世纪,关布扎布编者的《药方》,是以蒙药验方为主,兼收崐印度、汉、藏、回等药方的一部书。19世纪,蒙药学家占巴拉道尔吉撰写了《蒙药崐正典》,这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蒙药学经典著作。该书纠正了过去对药物的误认和给崐草药随意起名,以及错用汉名等混乱现象。全书共分八部二十四类,收载879味药崐,详细说明了每味药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入药部分、采集时间、炮制法等,崐并分别用蒙汉藏文名词并列对照,还附有579张图。19世纪,蒙医学家明如勒·占崐布拉却吉丹增璞仁来所著的《蒙医金匮》,是一部较为完整的蒙药方剂学巨著。收崐载内、外、妇、儿、五官科及传染病、热病等临床各科的200种药方。在书中,运崐用医学理论阐述治疗原则、饮食起居护理和外治等的用药方法。同时,根据蒙古地崐区的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四部医典》的部分理论。如把赫依病的病势分成三型,崐论述了治疗他们的大中、小三种滋补剂的功能及其应用法;并分别阐述成   增盛热崐以及94种眼病及其疗法,提出应用酸马奶治疗瘿病等很多新观点和新方法。此外,崐还有蒙医学家龙日格丹达尔写的《四部医典》中难词进行注解。

      对疾病的诊断方面,有奠基于《四部医典》理论的,以问、望、切三诊为主的崐诊断学。18世纪,罗布僧苏勒和木写的《脉诊概要》和伊希巴拉吉尔写的《甘露之崐泉》一书中“诊病之法”章里所述的“切脉、检尿、问诊、凭经验诊察、舍取诊察”崐等五种诊察法;伊氏之《白露医法从新》一书中的外伤和脱臼的诊察法,又《甘露崐点滴》中的“蒙古正脑术”等,都是把传统诊病方汉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又如19崐世纪,蒙医学家罗布桑却因泊勒编著的《蒙医药选编》一书,以临床各科疾病的诊崐治为主,包括基础理论、药物、术疗等综合性医著。20世纪,蒙医学家吉格木德丹崐金扎木苏编者的《观者之喜》一书,主要介绍诊断知识,兼论单味药的性能及临床崐各科疾病常用的验方等。19世纪末,蒙医学家伊喜丹增旺吉拉编者的《珊瑚验方》崐一书,以临床各科疾的诊治为主,并收载药物炮制法。以上医著,对疾病的诊断,崐均有专章论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理论体系的更加完善,逐渐按人体的结构和疾的种崐类,进行分科。如伊氏的《白露医法从新》,是一部以临床各科为主的经典著作,崐全书分内科、热病科、传染病科、五官科、脏腑病科、妇科、儿科、杂病、胎疮、崐外务、、突发病以及各种中毒症等十三个大科。并附有脉诊、尿诊、腹泻剂、脉泻崐剂、涌与药须知、药物炮制法和灸   针刺、放血穴位等内容。在数百年前,蒙古人崐首先发现鼠疫的传染源之一的野生啮齿动物旱獭,故称鼠疫为旱獭疫。伊氏写进《崐白露医法从》城。书中还以“汉医治疗及经验种种”为题,介绍了汉医治疗十几种崐疾的经验和疗法。

      医学教育方面,古时没有管理医学教育的行政机构,教育主要以由祖父辈传授崐于子孙,或者拜   师学习的方式继承的,后来明末清初,象绰尔济黑尔根、伊桑阿崐等名医,以带秆弟方式培养自己的继承人。17世纪以后,随着喇嘛黄教的传布,蒙崐古各地修建很多寺庙,较大的寺庙里设立叫“满巴拉仓”的蒙医学校,如辽宁省阜崐新县蒙古勒金格根庙的喇知学校、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阿尔巴斯山的满巴拉仓等,都崐是清代较早成立的蒙医学校。有了这样的“满巴拉仓”之后,开始进行有组织有系崐统的医学教育。这种学校,虽然隶属于寺庙,且有佛学教育的形式,学员亦皆为喇崐嘛,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疑成为医学教育的基地。为蒙医学的继承和发展起到崐应有的积极作用。如近代著名的医学家多数出自这种学校。

      解放前,蒙医一直受到歧视、排斥、扼杀,使蒙医药学遭受极大的摧残,蒙崐医被看做原始庸医、迷信传播者而被剥夺看病的权利,毫无社会地位。蒙医药学几崐临灭亡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之后,民族医学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实行发掘、整理、继承和发扬崐光大的下策以来,蒙医药学始得以新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医药卫生事业中,占有   崐独特的重要位置。建国初期,把分散行医的蒙医组织起来,为他们建立门诊部、联崐合诊所等民间集体医疗机构,并把部分人建立门诊部、联合诊所等民间集体医疗机崐构,并把部分人员安排在自治区和盟、市级医院工作。从此,蒙医学真正成为祖国崐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自治区分别在1956年和1958年相继成立中蒙医研究所和中崐蒙医院,现有病床300张,全区各级综合医院多设有蒙医专科门诊和病床,全区共崐有蒙医研究所和蒙医医院35外,病床2000张左右。蒙医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在崐,全自治区蒙医药人员3400作人,其中32%在旗、县以上医疗、科研、教学和卫生崐防疫机构工作,大部分则在农村牧区医疗机构工作。近年来,对蒙医药人员也授予崐相应的技术职称。其他省、自治区蒙古族聚居的旗、县,亦先后成立蒙医研究所和崐蒙医医医院,调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有名望的老蒙医,大力开展医疗和研究工作崐。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还以举办蒙医学习班、进修班、研究班等形式,提高崐和深   造大批在职蒙医药人员。同时,对水平较高的老蒙医,配备徒弟,培养接班崐人。

      自治区还广泛发知药人员和群众,搜集收藏分散在各地的蒙医药古藉550余种崐,并组织具有一定的蒙藏文及理论水平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老蒙医专家和翻译、编辑崐人员,对藏文进行翻译和整理(古代蒙医著作大都用藏文编著的)。已翻译出版的崐经典著作有:《四部医典》、《蒙医药选编》、《医宗要旨》、《蒙医金匮》、《崐珊瑚宝鉴》、《观者之喜》、《金光注释集》、《月王药诊》、《碧光琉璃医鉴》崐等多种。三十多年来,蒙医蒙药人员,编写出版《蒙药学》、《蒙汉藏文药名对照》崐、《肝病治疗经验》、《蒙药药理研究》、《蒙医验方集》、《蒙医学基础知识》、崐《蒙医医疗手册》、《蒙医内科学》、《蒙西医结合心脏病学》、《儿科学》、《崐蒙药志》、《蒙医药简编》、《蒙成药标准》、《临症医药鉴》、《汉蒙医验方》、崐《五种术疗》、《蒙医基础理论》等多种书。

      广大蒙医同中西医并肩战斗,亲密合作,对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疑崐难病症以及保护各族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蒙医广泛利用现代自然崐科学成果和现代诊察手段,不断地丰富和革新自己的传统诊断法。如在自治区,蒙崐中西医合作,对蒙医药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进行系统地研究和整理,30余项崐研究课题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自治区级科技成果。

      教学方面,五十年代后期,在内蒙古医学院设立中蒙医系,开始培养蒙医高级崐人材的正规教育。1979年,成立了以蒙医为主的民族医学院,于1987年将该校改为崐蒙医学院,使之成为培养蒙医药人员的独立的高等学府。

      蒙药方面,过去蒙医用药,都是自采自配,既是医生又是药师,随着蒙医事业崐的发展和各学科的形成,蒙药也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当前,蒙医学在进一步学习和吸收各兄弟民族医药学精华的基础上,临床医疗崐技术不断丰富和提高,并将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成为崭新的民族医学,为祖国医崐学的更加丰富和发展,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站搜索,请输入关键词
                       联系电话:15504874378     网站声明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回到顶部